期刊封面
      水利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(学术不端论文检测(7)
而赵王迁和他的父亲赵王偃、他的爷爷赵孝成王,祖孙三代都是听信谗言,自毁长城。赵孝成王因为听信谗言,在长平之战前将守将廉颇换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,致使赵国大败,从此一蹶不振。
赵王偃因为听信郭开,致使廉颇逃亡魏国,让赵国失去柱国大将。而赵王迁又是听信小人郭开,杀掉了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,从而丢掉了整个赵国。赵国祖孙三代前赴后继,不亡国才怪。
公元前228年,名将李牧被杀后,秦将王翦长驱直入猛攻赵国, 所到之地犹如狼入羊群,最终赵国灭亡。赵王迁被俘,流放在房陵深山之中。赵王迁在深山之中,泪流满面,后悔杀掉李牧,即兴赋诗一首《山水》
《山水》
战国·赵幽缪王赵迁
房山为宫兮,沮水为浆;
不闻调琴奏瑟兮,惟闻流水之汤汤!
水之无情兮,犹能自致于汉江;
……
良臣淹没兮,社稷沦亡;
余听不聪兮!敢怨秦王?
魏国·魏王假魏国完全可以称得上战国时期的人才孵化基地,战国时期的商鞅、张仪、公孙衍、范睢,魏章,尉僚都是魏国人,但是他们个个背井离乡,投奔他国,一次又一次给魏国巨大的打击。只能说魏国放着先天的人才优势,但是没有将其转化为国力和战斗力。
掐指一算,魏国历史上,只有一位君主算得上明君,那就是魏文侯。魏文侯任用贤才,为魏国建立起一直强大的重装铠甲军团——魏武卒。然而,后世的魏王并没有秉承魏文侯的策略,魏国一步步衰落。
到了最后一代魏王魏王假这里,魏国从雄霸诸侯的强国,变成了一隅之地。在秦国的蚕食下,魏国只剩下魏都大梁一带土地。
魏王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,从来都不干王者该干的事。魏王假号称“狗王”,从小就爱狗如命。当然,他还喜欢卖狗,遇到不懂狗的人,他断然不会卖,遇到懂狗的人,他会高兴得不得了。如果有懂狗的人,他会含泪把狗送给那个人,还会杀死一名武士,让狗吞噬,然后含泪深情道别。试问这样一个魏王,怎能不亡国。
公元前225年,秦将王翦的儿子王贲攻魏,魏都大梁被秦军团团围住,但却久攻不克。王贲一怒之下铤而走险,效仿当年水淹大梁的白起,挖断黄河、鸿沟之水,使黄河水倒灌入大梁。一时之间,洪水所到之处,无数农田被淹没,魏国百姓死伤无数。河水灌满了城池,城墙坍塌,魏国士兵食不饱穿不暖,一个个的开城投降。魏王假眼见大势已去,也划着小船向王贲投降,王贲沦为阶下囚被秦国俘虏。
楚国·两位亡国之君历史上楚国亡国之君应该有两位,一位是楚王负刍,另一位是秦国丞相也是秦始皇的表叔昌平君熊启。
楚王负刍即位时,秦国已经开启了灭国大战。当秦军灭魏之后,立即调转兵马准备灭楚。第一次交锋,秦军大获全胜,楚国割地求和。但是秦始皇怎么会因为割让几座城池就满足,秦始皇要的是整个天下。
在灭楚之事上,秦始皇可算破费一番脑筋,秦始皇召集众臣商议,灭楚何人挂帅,需要多少兵马。刚刚打了几场胜仗的李信站了出来,灭楚20万兵马足以。秦始皇笑着问老将王翦,王老将军怎么一言不发?王翦对秦始皇说,臣以为灭楚非60万兵马不可。
秦始皇一想,六十万兵马,那可是秦国的老本啊,这么多兵马出征,所需财力物力以及运送补给的农夫,那对秦国来说可是举国皆兵啊。秦始皇笑着说,王翦老将军还是老了啊,灭楚用得着这么大费周章吗?最终,嬴政派李信率二十万兵马出征,而老将王翦拂袖而去,告老还乡。
李信还是低估了楚国,李信一登场,就被楚军看出来破绽,楚军趁李信不备,出其不意把秦军打的晕头转向。秦军迎来灭国大战中最大的惨败,嬴政对此更是痛心疾首,只能厚着脸皮请老将王翦出马。
王翦还是点兵六十万,嬴政几乎把整个秦国的老本都拿了出去,还向王翦低头认错。王翦一方面坚持60万兵马不松口,一方面不断地向嬴政要房要地,嬴政都一一应允。
王翦出兵后,先是防守不出,等待楚国大将项燕松懈时,一举灭亡了楚国,项燕也兵败,还喊出了那句预见性的口号“楚虽三户亡秦必楚”。楚军大举溃败之后,楚王熊负刍被俘虏。
楚王被俘虏后,他的哥哥秦国昌平君熊启被拥立为楚王。熊启是楚考烈王早年在秦国为质的时候,与秦昭襄王的女儿所生,是秦昭襄王的外孙,算起来他还是秦始皇嬴政的表叔。熊启从小在秦国长大,因为与华阳太后的关系,被嬴政封为大秦丞相。
文章来源:《内蒙古水利》 网址: http://www.nmgsl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1264.html
上一篇:黄河进入本年度凌汛期 启动防凌运行机制 
下一篇:水利引用文献格式(文献的引文格式)